你流汗有異味嗎?3招練習流「好汗」
長時間待在室內的壞處不只是氣喘、失眠、汗排不出去、代謝差,人就容易老。待在恒溫的冷氣房,彷彿我們是冰河時期的人類,覺得身體有股熱排不出,常常容易累或頭腦昏沉。在日本出版數本流汗相關的暢銷書的五味常明,被稱為「汗博士」,他以長達20年的臨床經驗觀察,現在能正常排汗的人愈來愈少,不是流不出汗,就是只能局部流汗。
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就是會流汗。流汗主要的功能是散熱,當體溫升高時,排汗量就會增加。汗液中也有一種殺菌功能的蛋白質,是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可以殺死黃金葡萄球菌、念珠菌等,是人體防菌的第一道防線。
身體密布了200萬~500萬個汗腺分泌汗水,在大量出汗的狀態,成年人一天流出約10公升的汗水,汗液是汗腺過濾血液而形成,「汗腺是第二個腎臟」日本流通經濟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客座教授五味常明說。而且汗不是有流就好,還有好汗、壞汗之別。
“好汗是小顆的、無臭無味、容易干且清爽;而壞汗則是大顆、有異味、不容易干且黏答答的。因為好汗接近于水,而壞汗殘留較多的血漿成分,在皮膚表面繁殖細菌,因此容易有異味。壞汗會奪走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容易引起昏沉或中暑。”
五味醫生認為,只要學會流好汗,可以排出毒素和老廢物質,改善代謝循環,并讓身心舒暢,代謝好,人不容易老。要能流好汗,必備汗腺訓練,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在冷氣房,汗腺容易萎縮,汗腺機能要重新訓練,才能發揮功能。
泡澡
五味常明建議手腳高溫浴以及半身微溫浴。因為汗腺休眠從手指、腳指開始,所以用42~43度接近溫泉的溫度,讓手腳的汗腺蘇醒,泡10~15分鐘即可;另一個入浴方式是以36度上下的水溫浸泡半身,溫暖身體軀干,使身體自然發汗。入浴前后記得適時補充水分,入浴后用濕毛巾擦干汗水,讓身體降溫。
有氧運動
椙山女學園大學護理系教授菅屋潤一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采訪時也建議,在氣溫比較舒適的時間點,出門健走習慣流汗,也可以每天2~3小時關掉冷氣并開窗,創造可以自然流汗的時間。
肌力訓練
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醫生福田千晶更指出,想要身體聰明流汗,可以練習促進發汗的肌力運動。
因為在安靜時,人體體熱由肌肉所制造的僅占20~25%,但運動時肌肉產生的熱能則占80~90%,鍛練大肌群刺激肌肉,更能產生熱能。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院荒木邦子兼任講師,另外建議3個不用上健身房、在日常生活便能鍛練大肌群的運動。
1.中腰蹲
不需要到深蹲,坐在椅子上就能刺激到大腿的股四頭肌和下半身肌群。坐在椅子的前半部,背部往前延伸,抬起臀部,重心移到雙腳,再以髖關節為軸心,背部再微微往前傾,再坐回椅子上。如果可能的話,坐下臀部接近椅面時,還未坐下時再度抬起臀部。反覆5~10次。
2.椅子腹肌訓練
坐在椅子上同樣可以刺激腹肌。坐在椅子的前方,骨盆往后倒,背靠在椅背上。左腳、右腳輪流抬起接近胸部,之后兩腳 一起抬起,強度更高。雙腳再緩緩接近地板,到達地板前再次抬起雙腳。做30~50次,但量力而為,不要為了增加次數而折腰。
3.單手提包包刺激腹斜肌
外出時,依舊可以做肌力訓練。單手拿包包,雙腳和肩膀同寬,身體往拿包包的那邊倒,再回到直立的姿勢。包包換手,左右重復5~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