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刻意節食,營養失衡,或是喜歡宅在家,缺乏太陽光照射的人,小心會缺乏維生素D!長如以往會有骨松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智、癌癥上身。如何知道自己缺乏維生素D?日本營養師表示:缺乏維生素D會有這10大征兆,常見包括:容易感冒、肥胖、容易抑郁、經常骨頭疼痛等。

● 1.深色膚色:
由于黑色素可以阻擋陽光,因此深色膚色的族群可能易缺乏維生素D,需要攝入額外的維生素D來防止發生維生素D缺乏。
● 2.容易疲勞?焦躁、抑郁:
大腦中含有維生素D受體,維生素可能影響大腦中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在情緒,學習和記憶,運動控制,甚至可能和社會行為中發揮作用。
● 3.50歲以上人群容易骨折
維生素D可預防骨軟化和肌肉無力,防止跌倒和低沖擊性骨折,然而,維生素D的代謝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這些過程效率降低。
● 4.體重超重或肥胖:
體重BMI指數為30或更高的人,通常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體內脂肪越多,維生素D循環可能會因為生體利用率低而變得緩慢,易引發維生素D缺乏。
● 5.骨頭疼痛及慢性疼痛-例如走路時感到疼痛:
維生素D是骨骼發展的必需營養素,也可以穩定神經,而且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疼痛的調節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 6.容易或經常生病、或經常頭痛:
在2008年美國頭痛學會年會上發表,對維生素D和偏頭痛的臨床。研究發現,超過40%的慢性頭痛和偏頭痛患者被發現缺乏維生素D。
● 7.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感染:
因為維生素D是會影響免疫系統健康,對于預防發炎有相當大的幫助,主要是抑制Th1誘發的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
● 8.腎臟或肝臟疾病:
腎臟或肝臟功能低弱的病人,其轉化維生素D的能力會嚴重受損。有補充治療的病人,其死亡率比較低。
● 9.胃腸道疾病:
維生素D缺乏其中因素有可能是由于炎癥和腸道吸收不當造成的。
● 10.傷口愈合能力差:
維生素D與傷口愈合之間的復雜關系,已經得到證實,缺乏維生素D時,免疫功能會受到損害,更容易受到潛在有害細菌和其他外來入侵者的影響,然后影響傷口愈合。

都市白領應適當補充含維生素D,這些食物很有用!
當無法透過曬太陽來合成足夠的維他命D時,建議透過以下的食物來補充維他命D,包括:高脂肪的魚類(鮭魚、鮪魚、鯖魚等)、菇類、谷物、優格、豆漿、雞蛋等,還有牛肝、起司、蛋黃等。但大多數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都偏低,不適合做為D的主要來源。而且每個人能從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D因個體差異而吸收有所不同。
當然了,無論工作多忙,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周末多出去曬曬太陽,總比宅家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