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是一種淋巴細胞癌化、且異常增生的惡性淋巴腫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好發于6、70歲銀發族,且國內病例逐年上升、有年輕化趨勢。
不過不少老人家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復發燒、夜間盜汗等癥狀時,常被認為是衰老癥狀而輕視診斷、延誤治療,白白冤枉地臥床、無力。
白血病的分類
白血病其實分為4大類,急性骨髓性、急性淋巴性、慢性骨髓性、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不少人與敗血癥、血友病混淆。

白血病的主要分類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于小孩子,90%治療后即可痊愈。若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成人,往往治療效果就差。不少戲劇要讓女主角活不下去的血癌,主要是成人的急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60歲,慢性骨髓性好發3、40歲,但10幾歲、80歲也都有,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主要在66歲,年齡持續下降。由于歐美發生率高,一年新發病例約1萬4千多,比亞洲高出許多,也因此近年有效治療新藥陸續出現。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癥狀

值得注的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最常見的癥狀,「是沒有癥狀」,通常需要透過健康檢查中的血液檢查發現。
主要常見的7大癥狀
包括不明原因的體重減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 不明原因的反復發燒、夜間盜汗(流汗到要換衣服),主要是因為癌細胞異常增生、人體身體代謝率增加消耗熱量。其他癥狀包括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易與衰老癥狀混淆,一般人不易警覺。
淋巴結就像是雞脖子部位的顆粒。診斷是否為慢性淋巴結白血病并不困難,身體里的癌細胞就像是黑社會,淋巴球就是幫派中地位最小的嘍嘍、品行不良罷了,血液檢查異常,可見淋巴球數目增加,篩檢排除病毒感染加上骨髓檢查,即可診斷。現有的標靶藥物治療,可鏟除黑幫勢力、治愈。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小檔案
好發族群
好發于60歲以上的銀發族,且男性高于女性
臨床常見7大癥狀
(1) 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
(2) 夜間盜汗
(3)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
(4) 淋巴結腫脹
(5) 全身倦怠
(6) 食欲不振、
(7) 全身乏力
主要診斷
血液檢查、染色體和基因檢測、免疫分析、骨髓穿刺檢查、切片檢查
主要治療方式
無癥狀時不需治療,僅需追蹤。
當醫生評估需要治療時,現有藥物分為化學治療、注射型單株抗體、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3大類。
備注:目前已核準上市的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共有兩款,一款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一款是抑制癌細胞增生的BTK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