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看護服務上,我們與日本有多大的差距
1月21日下午,一場稍顯特殊的體驗活動在日本舉辦。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的42名醫學護理專業的大學生來到位于東京御茶水的日醫學館本部,圍繞“介護”一詞,進行了多種體驗活動。當天不僅有專業介護講師進行講義,更是有通過實際演練,如扶老人從座位上站起、扶老人起床,一起做認知癥的預防體操等,體驗和學習了日本專業介護技能。
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近乎99%的大學生們表示對“介護”一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圖把日醫學館的介護服務介紹給親朋好友。
?
能夠吸引國內高校子弟不遠千里前來參加這項活動,必有其理由所在。
其實,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指出,現在的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老齡化加速最快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21世紀中期,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5億,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總人口數。
?
而現在老齡化問題嚴峻的中國,卻面臨著介護人員大量短缺的問題。欲探索其解決之道,我們有必要參考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以及比中國更早面臨老齡少子化困境的鄰國——日本,他們的養老經驗。
?
當前的中國,養老問題備受矚目。但是“介護”這個詞,還并未到達眾所周知的程度。在日本,養老護理叫做"介護",它不同于普通的生活照料以及患病時需要的護理和看護。看護,一般指的是照顧病人,多伴有發生專業的醫療護理行為。在幾十年前,它也指護士這一職業。而現在的養老服務,不僅局限于患病時的護理,也包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專業照料。在中國,當家里老人需要照料的時候,由于具有護士資格的專業人員資源緊缺,并且薪資高昂,人們通常請家政阿姨。而家政阿姨大都來自農村,她們吃苦耐勞,能很好地完成一般的家政工作,但是她們沒有受過專業的護理培訓,缺乏護理知識和技術,往往不能勝任老人護理這一特殊的工作。
那么,日本"介護"的專業性體現著哪里呢?日本介護的核心理念是"自立支援"。介護是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大前提下,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盡可能發揮他們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同時為老人提供恰到程度的護理。在日本,介護工作已經成為被社會認可的專業性職業,提供服務的介護人員不僅需要熟知介護知識、精通介護技術,還需要具備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知識以及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其他相關技能。
"自立支援"著眼點于老人現存的能力,邊溝通邊照顧,老人能做的事盡量讓老人自己完成,不包辦不代替,幫助老人無法獨自完成的事,最大限度地發揮老人現有的生活能力。這樣的"自立支援介護"使老人的尊嚴得到滿足,讓老人萌發更加積極的生活意愿,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這即是"自立支援"的介護之專業性所在。
?
參加這次“自立介護”服務體驗的中國大學生稱贊道:"日本的介護,因為專業所以成功" ,"日本的介護人員非常敬業,很注重在服務過程中關注被服務者的心理感受,服務的步驟也很細致和人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