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癌癥的早期篩查可謂是非常的火爆,尤其是去日本這樣癌癥篩查發達的國家檢查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基本的情況是這樣的:癌癥的治療,在中晚期階段,除了少數幾種癌癥,比如乳腺癌,現在還沒有什么突破性進展。所以,一個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一般查出有癌癥大多是因以下幾種情況:
1. 感到有癥狀,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出來。
2. 因為其它病癥去醫院檢查,結果附帶查出來有某種癌癥。
3. 常規體檢,查出有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癥。
4. 有針對性的癌癥檢查,像常規體檢一樣定期檢查,檢出異常。
補充:第 5 種情況是,你是特定癌癥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遺傳,長期吸煙,肝炎病毒攜帶者等,需要定期監查,這種情況另當別論。
從醫學的角度說,當然是有直接癥狀的問題最嚴重;無任何異常被發現有癌癥,情況最輕。
所以一般對于因為有直接癥狀查出的癌癥都無大異議,因為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時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診。但對于2-4,就是自身沒有異常感覺的癌癥,是爭議最大的,爭議性由2 到4 逐步增大。
現代人談癌色變。癌癥不是一個病,而是很多病。同是癌癥,機理可以很不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腫瘤都是不一樣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樣,它們只是有一樣或類似的顯型,但致病機理,基因型卻可以不一樣。即然是不一樣,就有可能這些癌癥有著不一樣的病理,不一樣的惡性程度。?
就舉前列腺癌為例。現在估計,有六分之一的美國男性會在這一生的某一時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惡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癥其實發展得很慢。比如通過對越戰時犧牲的美國士兵做解剖發現,不少士兵在30多歲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變。考慮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這些癌變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緩慢生長,甚至到死也不為人知。
事實上,通過解剖,的確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這癌癥,他們的死也的確與它無關。40-60 歲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歲,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所以,真正讓心擔心的,是那些惡性的,致死或影響生活質量的腫瘤。
所以我們關心的早期腫瘤,在診斷上就更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如果你沒有任何癥狀,我建議你一定要找兩個以上的醫院/醫生來幫你診斷,確定治療/觀察方案。)?
而像日本這樣早期癌癥篩查已經十分發達的國家,對于癌癥檢查的準確率就越高。
很多人知道PET-CT是防癌體檢里的必備項,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同是“查癌利器”PET-CT,國內外的設備有什么區別?單拿PET-CT使用的顯影劑來說吧,它會直接決定PET-CT檢查的精準性。在日本精密體檢中,醫院會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配置不同劑量的顯影劑,顯影劑的最佳靈敏使用時效是半個小時,而這項技術是國內無法尚無掌握。
?一般的醫院、體檢中心,實行的是分科室診斷,醫生缺乏全面檢查和診斷各種癌癥的能力和義務。醫生對其他科目的癌癥癥狀不了解,不敏感,容易導致漏診,誤診,延誤治療,危及生命。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早期發現率非常低,只有5%-7%。如果醫生經驗不足,胰腺癌常被誤診為胃腸或肝膽疾病,誤診時間普遍長達3-6個月。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無法手術切除,將會在半年左右死亡,手術5年后的存活率更是小于5%。而日本通過早期防癌可以將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保持在較高的42%。
進入癌癥II、III或IV期的,也就是癌癥中晚期,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大面積的手術切除和放化療并不能完全消除癌細胞,往往復發導致無法治愈。由此可見,在癌癥發現技術上,毫米的差別就是生死的差別。要想準確的查出身體里隱藏的癌癥,還是必須要做專業的癌癥檢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