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關于健走在日本的文章,覺得非常有意義,尤其是那些整天都在辦公室坐著辦公的白領們更應該看一看,學一學!

健走,對日本人來說,不僅可以促進健康,也可以感受風吹云走、鳥叫蟲鳴,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日本寫實報導作家柳原和子清晨5點就「開走」,她穿過京都市立動物園,在金戒光明寺合手靜禱后,繞進真如堂、吉田山的灌木林、綠蔭遮掩的哲學之道,最后回到住家附近的南禪寺,整個路程約一小時半。
每週一次,她還會搭電車往京都北邊的鞍馬山,健走蜿蜒的登山小道,走完全程后,在鞍馬溫泉享受一下露天溫泉。
這樣的生活,從五年前她得知罹患卵巢癌,自東京遷居到京都后才開始。日本推廣健走的雜志《WalkingMagazine》在12月號報導她的故事,指出「她經過一年的抗癌藥劑治療,選擇以糙米菜食及健走做為代替療法」,還介紹她的新書《我的癌癥養生飯》。
《WalkingMagazine》每一期除了介紹名人健走故事之外,還介紹值得一游的健走行程,例如歷史文學中的舞臺,或是都市中的古巷小道,為「健走」加進健身之外的趣味要素。

樂在其中
根據《NIKKEINET》網站報導,日本中、老年的民眾,三個人中有一個人每日健走。值得注意的是,健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經從「追求健康」轉變為「樂在其中」的運動──在開車或搭電車時一瞬即逝的風景、聽不到的鳥叫蟲鳴、感受不到的風吹云走,都將成為步行中發掘自然奧秘的驚喜。
日本許多地方政府常在連續假日,舉辦健走活動,是日本人健走風的最大推力。最常見的就是稱為「蓋章競走」(StampRally),串連附近幾個鄉鎮的公園、圖書館、美術館等地點,發給民眾一個小冊子,鼓勵民眾走訪每個地點然后蓋章留念,一方面健身,另一方面則是了解鄉土環境。
更有不少鄉鎮大力推動健走,例如曾經得到「第十四回住友生命健康財團賞」的茨城縣取手市,在市內五個公民館(相當于社區活動中心),成立「健走社團」,請健康管理師教授健走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如暖身運動、測量心跳數、走后舒緩運動等。市政府還舉辦「週日健走」以及大型健走活動如春天的「賞花健走」及秋天的「交流健走」,將健走推廣成市民運動。

奈良縣大宇陀釘的鎮公所,也選定幾個模范地區,成立推動健走小隊,每週一次晚上7點半,隊員集合,做好體能檢查,然后大家一起健走,鎮公所還發行「健走登記簿」給民眾,裡面介紹體能檢查項目、健走注意事項、個人步數紀錄等。
也有企業推動員工健走,例如新力的員工健保工會,就發動「步ing」活動,鼓勵新力員工用每天走一萬步的方式,消耗日本人平均每天多馀的300卡熱量,該工會除了在網站上介紹健走的好處、健走的正確方法,還舉辦員工家人全體參加的健走大會。

想不到吧,健走在日本就是如此受歡迎!
另外,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全球聞名的長壽國度,除了日本醫療水平超級發達以及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好之外,相信全民健走這樣的盛況也是其中之一!我們的俗語也說了,生命在于運動啊,大家都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