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東京都中央區),分析了全日本15~39歲被稱為“AYA世代”年齡層的多發癌癥種類并于5月30日在其網站上的“癌癥情報服務”頁面發表了相關結果。本次分析結果中,20代的多發癌癥為卵巢癌及睪丸癌,30代則為乳腺癌。與14歲以下的兒童和中老年人相比,這一代人的患癌狀況受到了不健全的醫療體制和支援的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AYA世代”的每年癌癥確診數達到了約2萬1400人。按年齡計算,每10萬人的癌癥發病率為12.3%(15~19歲)、14.2%(20~29歲)、31.1%(30~39歲)。根據年齡層的不同,癌癥的種類也有所不同,15~19歲的兒童最常見的是白血病,15~19歲的青少年卵巢癌和睪丸癌等生殖細胞腫瘤的比例要增加一倍,而20~29歲的的比例最高。另一方面,30~39歲,女性的乳腺癌、宮頸癌則越來越普遍。

關于各年齡層多發癌癥種類的差異,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綜合解析研究部的片野田耕太部長解釋道:“具體的原因目前尚未解明, 可能與10代后半~20代第二性征發育有關。30代乳腺癌的增加也可能是受到了女性荷爾蒙的影響。”
AYA世代是“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青少年和青年人)的簡稱。日本國內還沒有明確的年齡定義,但是歐美的癌癥研究所所定義的年齡為15~39歲。
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數據首次展示了AYA世代癌癥的現狀,也指出了這個世代醫療診療體制和社會支援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對策。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癥治療新藥等的出現,兒童癌癥和中老年人癌癥的治療成果正在逐漸改善。然而,AYA世代每年的癌癥新患者數量至少約2萬人左右,他們同時面臨著就業,婚姻,懷孕和分娩等生活階段的變化,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AYA世代需要得到各年齡層的支持。在去年日本發布的“第三階段對策推進基本計劃”中,明確提出了AYA世代的診療和臨床實踐的支援體系。
根據本次數據的推算,每10萬人的癌癥發病率隨著年齡而不斷增加,并且整個AYA世代的患者人數超過了兒童人數。就類型而言,胚胎細胞腫瘤和性腺腫瘤占據頂峰,這也突出了生殖相關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醫院的清水千佳子科長表示:“了解了AYA世代癌癥的特征等知識,應對的支援體制和臨床診療改善也變得清晰起來。”此外,“不僅僅是醫療機構的努力,患者的戀愛,婚姻,工作和其他生活方式問題作出的努力與協調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