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日本時事社30日報道,日本近日啟動世界首個利用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癥的人體試驗,這將是IPS細胞首次被用于治療人類帕金森病。此前的動物實驗表明,這項研究能積極逆轉該疾病。
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于7月30日宣布了世界上首例利用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癥的人體試驗。研究人員計劃將500萬個誘導多能干細胞(iPS)注射到患有帕金森癥的病人大腦中,來自健康捐贈者的iPS細胞將被發展成能夠產生多巴胺的腦細胞,而這種腦細胞在帕金森氏癥患者身上是無法生成的。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通過對成熟體細胞“重新編程”培育出的干細胞,擁有與胚胎干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提出,要用IPS細胞培養神經前體細胞,再將這些能分化成神經細胞的前體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部,以試驗這種方法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校研究人員曾在動物測試中證實這一方法能夠改善猴子的帕金森病癥狀。

日本政府已于7月29日批準了這一臨床試驗計劃,研究小組招募了數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參加試驗,并將于近期公布具體計劃。此前,日本政府曾批準利用IPS細胞治療眼疾和心臟病。
帕金森氏病是一種慢性的退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它會影響身體的運動系統,經常導致病人顫抖和其他行動困難。臨床表現包括手腳震顫、身體僵硬、行動遲緩等,目前尚無根治方法。根據帕金森氏癥基金會的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000萬人患有此病。該基金會表示,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只能“改善癥狀,但無法減緩或停止疾病的惡化”。

但新的干細胞研究或可逆轉這種疾病。據悉,7名年齡在50歲至69歲之間的受試者于8月1日開始接受臨床測試。京都大學將在手術后的兩年內監控病人的情況。研究人員去年也曾宣布,有帕金森癥狀的靈長類動物在把iPS細胞植入大腦后,活動能力明顯恢復,并且,在植入后的兩年里,iPS細胞并沒有轉化成腫瘤。因為iPS細胞能發展成人體的任何一種細胞。
iPS細胞是通過刺激已經分化的成熟細胞回到幼年狀態而產生的——基本上就是在不需要胚胎的情況下進行的克隆。這些細胞可以從病人身上提取出來,從而減少病人身體排斥外來細胞的可能性,同時也避免了從胚胎中提取細胞的倫理問題。
這些細胞可以轉化為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細胞,它們的應用是醫學研究的一個關鍵領域。2014年,日本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Riken進行了世界上首例植入iPS細胞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的手術。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一種常見的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疾病。大阪大學還計劃利用iPS細胞生成的心肌細胞板,進行一項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試驗。在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今年1月表示,他們首次在實驗室中利用iPS細胞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肌肉。相信IPS細胞用于治療人類帕金森病又將是一次醫療技術的飛躍。想了解更多日本有趣又實用的 健康旅游資訊嗎?請關注【日醫國際】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