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癌細胞為什么能夠四處轉移、生根?
這個兩三個月內,臧天朔、師勝杰以及著名主持人李詠三人都相繼去世,讓人頓覺這個秋天真的很傷感。碰巧的是,他們三人都因為癌癥而去世,李詠更是在美國花了天價的治療費也無補于事!這讓我們又再一次,見識了癌癥的可怕!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癌癥患者,一經確診患癌都已經是中晚期,這是平常不注意體檢所導致的。 再加上現今醫學技術尚未達到治愈中晚期癌癥的水平,這就不難理解癌癥死亡率為何長年高居不下了。淺顯地說,癌癥之所以難以治療,這個和癌細胞善于轉移有著莫大的關聯!
為何癌細胞可以像病毒一樣可到處轉移、生根?
細胞又不是病毒、病菌,為何癌細胞能在體內到處轉移、生根?即便是一般的良性腫瘤都沒有這種能力,癌細胞憑什么有此特權?
其實目前醫學界也沒有確切完整的答案,但部分研究成果指出一些可能的致成原因。
首先,癌細胞要擴散出去前要破壞生長環境附近的組織,科學家發現癌細胞能產生一種酶,可借此溶解身體組織,讓癌細胞得以“外泄”出去。比如淋巴管與血管,如果癌細胞能破壞此二者的管壁,就能入侵周行全身的淋巴管系統與循環系統,四處建立它們的“殖民地”。淋巴管有許多淋巴結,能擋住癌細胞,但也因而使它們在淋巴管附近“定居”,成為病灶;當癌細胞成長到一定程度,就能破壞淋巴結設下的關卡,繼續向下一關卡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以為癌細胞要長到一定的大小才具有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能力,但近年發現并非如此,約有20~30%的乳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未至淋巴轉移的階段已有遠處轉移的能力。
癌細胞是個懂得因糧于敵的細胞,當它們增生至一定的規模后,會誘使身體組織長血管到腫瘤內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及氧氣,因而能進一步壯大。因為這個特性,學界十分關注癌細胞誘發血管增長的機制。
日本防癌協會相關研究人員指出:“若沒有血管供給養分,腫瘤最多只能長到0.5立方厘米,若在飲食中加入各種抗血管新生的食物,能確實干擾癌癥的形成。”
抑制也幫助癌細胞的雙面人激素
有一種稱為“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重要激素,與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如胚胎發育、細胞生長分化、傷口愈合、血管新生皆有關聯,功能多元且強大。研究發現,TGF-β在正常細胞上能抑制細胞生長,不過當TGF-β功能逐漸喪失時,就會造成細胞異常增長,是生出癌細胞的必經過程。
雖然TGF-β在初期會抑制癌細胞生長,但到某一階段,TGF-β反而會助長癌細胞增生,其轉變的契機為何是個大問題。
有研究團隊發現,許多惡性腫瘤組織中的PSPC1皆大量表現,且主導癌細胞內的TGF-β1抑制信息新編程。PSPC1表現量少時,TGF-β1會抑制細胞增生,但當癌細胞的PSPC1大量表現時,反而會增強TGF-β1轉移信息傳遞,促進癌細胞惡化、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