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上背痛、血糖突然控制不良,小心可能是胰臟癌前兆!日本癌癥協會資料顯示:曾治療過1名41歲女性患者,因不明原因上背痛持續長達半年時間,持續1個月更無法躺平睡覺,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胰體癌侵犯到腹腔動脈干周邊神經惹禍。另有1名67歲男性患者,則有不明原因的血糖控制不良,經檢查懷疑是胰臟頭部腫瘤。由上述案例可知,胰臟癌診斷的困難。胰臟癌是「隱形殺手」癌細胞容易侵犯、轉移治療胰臟癌猶如救火胰臟癌,在眾多癌癥中有著「隱形殺手」的稱號,由于它早期多沒有明顯癥狀,也沒有可靠、有效的定期追蹤篩檢工具,所以一旦診斷出胰臟癌,患者常已經邁入癌癥中晚期。據統計僅有20%的病患有機會接受根治性的治療,且胰臟癌特別容易侵犯轉移,若無法早期診斷,稍加猶豫常就會造成癌癥轉移、無法根治。也正由于胰臟癌不易診斷且容易轉移,所以目前國際胰臟癌治療共識(NCCN guideline)建議,若臨床上高度懷疑患者有胰臟癌時,即使沒有術前確切的病理診斷,但若有進行根治性手術可能,仍會鼓勵病患接受手術。山田博士強調:「治療胰臟癌猶如救火,要當成醫療急癥處理,稍有猶豫、耽誤就可能錯失治愈良機!」【溫馨提示】:最后,山田博士再次呼吁,若發現自身有不明原因的長期上背痛、上腹痛,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控制不良,或是,有皮膚眼球蠟黃、大便呈現灰白色、小便茶色、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就要留意這些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一定要積極就醫...
發布時間:
2019
-
07
-
16
瀏覽次數:89
根據美國最新的癌癥年度報告顯示,癌癥患者總死亡率持續下降。該報告刊登在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是國家癌癥研究所、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美國癌癥協會(ACS)、北美中央協會和癌癥登記處(NAACCR)共同努力完成的。報告稱,1999 - 2016年,男性,女性和兒童的癌癥死亡率保持持續下降的趨勢。研究人員查看了2011- 2015年的信息,考慮到所有癌癥部位,并檢查所有年齡組數據時,男性的總發病率約為女性的1.2倍。此外,在2012 - 2016年,男性的總體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然而,該報告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數據,對于未來的癌癥預防及治療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20-49歲年齡組中,男性和女性之間的癌癥發病比率存在一些顯著差異,女性的侵襲性癌癥發病率要高得多 - 即男性每10萬人中有115.3人患癌,女性中每10萬人中有203.3人患癌。另外,在2012 - 2016年期間,女性每年的癌癥死亡率也較高:女性為每10萬人27.1人因癌癥去世,男性為每10萬人有22.8人。「20-49歲這一年齡段,女性的癌癥負擔比男性更大,這是該研究的一個驚人發現,」研究團隊的Elizabeth Ward博士說。在20-49歲這一年齡段,乳腺癌是女性高發癌癥,如何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乳腺癌的問題亟待解決,其次是甲狀腺癌和黑色素瘤。對于男性來說,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其次是睪丸癌和黑色素瘤。患癌癥的風險...
發布時間:
2019
-
07
-
12
瀏覽次數:36
近日韓媒報道50歲南韓女星具本林因鼻咽癌末期病逝,具本林演過多部韓劇,包括「主君的太陽」、「心情好又暖」、「打架吧鬼神」等。據了解,具本林曾告假養病,原本以為自己只是鼻炎,發現時卻已是鼻咽癌末期,經過一年治療仍不敵病魔而過世。只是,為何看似鼻炎的癥狀,竟會是鼻咽癌末期?01鼻咽癌癥狀似鼻炎,留意是否常流鼻血、頸部淋巴結持續腫大鼻咽癌是頭頸部癌癥中第二常見,僅次于口腔癌,約占40%,而且好發于亞洲人種,韓國男星金宇彬、來自馬來西亞的世界球王李宗偉等,都是鼻咽癌患者。鼻咽癌又常見于40~50歲、男性多于女性。鼻咽癌初期癥狀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癥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不過,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鼻咽癌流出的鼻涕會帶有明顯血絲,頸部淋巴結腫塊也會愈來愈大,不像鼻炎吃過藥就會逐漸消腫;而且鼻咽管在鼻腔后方深處,光從喉嚨、鼻孔看不出腫瘤,但只要用鼻咽內視鏡就能清楚發現、判斷為鼻咽癌。02建議可以留意以下癥狀,若出現異樣就要盡快就醫:● 頸部淋巴腫大,腫塊通常不痛,且持續變大● 鼻水、痰中帶血絲,反覆流鼻血● 單側耳塞、耳鳴、覺得耳內有流水聲或聽力減弱● 單側頭痛● 眼睛癥狀,如復視、眼球活動障礙或單側臉面麻木● 鼻癥狀,如鼻塞、膿鼻涕(鼻咽癌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癥狀,但如果多留意些微差異并及早治療,還是可以早期發現。)03感染...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9
瀏覽次數:107
只要到過日本旅游的朋友,應該都很喜歡日本干凈的街道、漂亮的景色與多元的美食,甚至還有不少人希望到日本定居,但日本媒體卻要來打破大家美好的幻想。日本平臺「The Mystery」最近公布了一個「日本 10 大世界第一」,但內容不是說「好的」,而是「最差勁的」世界第一,就連日本人自己也為這些缺點感到慚愧。01農藥使用量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用量最高的是中國或是美國,但事實上,日本的農藥量是美國的五倍。日本的農藥量是美國的五倍。02食品添加劑雖然每個國家的食物都會放入食品添加劑增加風味,但英國是 21 種、德國64 種、美國 130 種,日本卻有 1,500 種以上。03食用基因改造食品大部分的日本食品都是從海外購買,而且大部分都有經過基因改造,雖不清楚這樣的食物吃多了是否會對身體有害,但卻是日本人難以說出口的缺點。04廢棄食物處理量日本人每年幾乎都會丟棄 2,000 萬噸左右的剩余食物,換算下來,一秒鐘就有 8,600 個飯團遭到丟棄,是美國人口的兩倍,而且日本的食物大部分都是依賴進口,卻有1/3 的進口食品被丟棄。日本人對「丟垃圾」這回事格外謹慎,但沒想到浪費食物的問題非常嚴重。但在這世界上還有 1,500 萬人口正在挨餓,日本人卻如此浪費食物,實在讓人感慨!日本的全年食品廢棄量竟達621萬噸。全球足足有三分一的食物被人丟棄,可見問題的嚴重性,而日本竟是其中一個世界有名的「浪費大國」。0...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5
瀏覽次數:98
根據MassGeneal Hospital for Children (MGHfC)的調查顯示。電子煙比原始香煙要更安全,所以很多父母會不顧忌小孩在的場合吸電子煙。但是,電子煙真的是無害的嗎?真的對小孩子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就這個問題今天來討論一下。電子煙的煙霧不是無害的!這個研究的作者JeremyDrehmer在寫研究報告的時候做了以下的言論:吸電子煙額很多父母,在自己家里和車里也會吸煙,是因為被電子煙的廣告騙了,認為電子煙的煙霧是對孩子無害的。但是其實電子煙不是絕對對孩子安全的,這個事實需要被大家所了解。雖然電子煙的煙霧和傳統煙的煙霧是不一樣的,但是要說電子煙的煙霧是無害的還是差得遠的。公眾衛生局局長發出這樣的警告,電子煙會散發出尼古丁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有害化學物質的蒸汽。(日本國內賣的電子煙(除加熱式電子煙除外)是不含尼古丁的)成長中的孩子的肺特別弱,尼古丁也對青少年的腦部發育有害。請不要讓孩子吸到電子煙的煙氣上文提到過的作者同時也是兒科教授Jonathan Winickoff曾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過電子煙帶來的不好的結果這樣的言論:25年前開始有了用火來點的香煙,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現在,電子煙也一樣出現這樣的情況,電子煙不顧及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反而以健康的產品為噱頭進行販賣。但是真相是電子煙能釋放出眼睛看不見的尼古丁水煙和有害的超微粒子,那些有害的...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4
瀏覽次數:164
面對日漸猖獗的癌癥威脅,除了養成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外,若能從平時就留意自身健康狀態,吃對食物,幫助身體筑起防御線、增強防癌力,就是有效降低罹癌風險,無論大小疾病,預防永遠勝于治療,癌癥更加是如此!下面給大家分享6大防癌建議!防癌建議1/首重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如果排便不暢,毒素容易堆積于體內,更容易產生疾病。尤其是要預防大腸癌,首先就是要檢視自己有沒有每天排便。人體的糞便里殘留許多毒素,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愈久,就給毒素更多機會來刺激腸壁,增加惡性腫瘤產生的機會。防癌建議2/多攝取天然抗氧化劑事實上,每一個人、每天的身體內部多多少少都會有少量癌細胞的產生。不過,健康、年輕的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發現癌細胞,便會動員T細胞、B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來將其消滅,抑制癌細胞的繁殖、增生。可是,當過來四五十歲后,肝腎虛損,身體日益衰老、氧化,人體的免疫系統也會逐漸失衡,容易衍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倘若無法抑制癌細胞的繁殖、增生,就可能形成惡性腫瘤,威脅人體健康和生命。想要防止癌細胞滋生、蔓延,每天飲食一定要多吃不同顏色的高纖蔬菜、水果、全谷物類食物,來補充其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自身免疫力。防癌建議3/遠離PM2.5、甲醛等空污、毒素防癌更要注意減少接觸暴露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空氣污染對人體最有威脅的就屬體積相當小的PM2.5,...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2
瀏覽次數:83
別輕忽腰酸,可能是腎臟癌征兆腎臟位于后腹腔,因為空間很大,所以不容易被早期發現。如果發現血尿、腰部酸痛、腹部腫塊,就要小心是腎臟癌,應盡快做進一步檢查;但事實上,能經由這3種癥狀發現腎臟癌的比例仍低,多半是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之后才發現。另外,長年洗腎、愛吃止痛藥或常染頭發的人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腎臟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接受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檢查。常染頭發除了與腎臟癌有關,也與膀胱癌有關,因為染劑會透過泌尿系統代謝,如果長期堆積在腎、膀胱,就可能刺激癌細胞病變。上腹悶脹、持續且不明原因上腹痛……都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訊胰臟癌平時無聲無息,發生征狀多是晚期,存活率低。胰臟的外型屬長條狀,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長在頭部的胰臟癌腫瘤,有時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比較有機會早期發現,若是體部及尾部,并沒有明顯征兆,就很難早期發現。「胰臟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很難早期預防。」年紀大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上腹悶脹,或持續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鏡或肝膽超音波都沒問題,或是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莫名減輕,就要警覺可能是胰臟癌,最好盡快就醫檢查。下腹悶脹、頻尿、排便習慣改變,小心卵巢癌上身婦女聞之色變的婦科癌癥應該要屬卵巢癌了。多數卵巢癌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存活率偏低。很多婦科學教科書都會寫:「卵巢癌的初期癥狀就是沒有癥狀!」,卵巢癌細胞剝落下來之后,會跟著腹水循環,從右邊大腸(盲腸部位...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1
瀏覽次數:26
一般來說,凡是用100℃以上的溫度烹調食物,都屬于高溫烹調,尤以油炸、油煎、大火熱油快炒、燒烤等方式料理食物,不僅油品容易變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也會產生變化,變成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癌化學成分;烹調時間愈長、毒物產生就愈多,不利健康。別擔心,就讓專家教你如何聰明炒菜。●濕式料理烹調過程中「加水」,就能使溫度不超過100℃,減少致癌物產生的風險。以炒青菜為例,大蒜不必爆香,只要開火后先剝小部分入鍋稍微煎香,再將青菜下鍋,并加水一同煮熟,起鍋前再加入剩下的大蒜,如此一來,風味不輸大火爆香。調低溫度、拉長時間,還是能烹煮出食物的好味道。●低溫炒香取代高溫爆香炒蔬菜爆香,名廚柯俊年還有另一招。先用低溫炒香蒜頭,放入青菜前再調高溫,快速翻炒即可。如果一開始就讓油溫不斷上升,很快就達發煙點甚至冒火,這時油早已壞掉,破壞了吃蔬菜健康的用意。正確熱鍋所謂的大火快炒,并不是要等油鍋冒煙后再放入食材,這樣的做法并不健康。例如煎魚時,正確的「熱鍋」應該先把鍋子燒熱,接著放入少許油,然后立刻下魚入鍋,「因為鍋內油量不多,很快就熱了,在油溫還沒飆高之前就放入魚,如此一來,魚不沾鍋、油也不會變性,」柯俊年解釋。手掌檢測油溫法將油倒入鍋中加溫,中火加熱約2、3分鐘,手掌放在離鍋面約5~8公分處。●沒有溫熱感覺:低溫約100~120℃。●感覺溫溫的、不會燙人:中溫約120~140℃。●有燙手感:大約...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8
瀏覽次數:57
除了為人所熟知、會致癌的甲醛以外,尚有其他會從屋外飄進室內,或者是裝潢時容易殘留的有毒物質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有傷腎、致死可能。其實,日本癌癥協會早在1980年,就針對能夠凈化空氣中甲醛、甲苯、二甲苯的植物進行過研究,并發表了相關報告。甲醛恐致癌,甲苯、二甲苯恐致命,常見于汽車廢氣、裝潢后日本一級建筑士、居家環境專家井上惠子指出,甲醛、二甲苯、甲苯等化學物質過量,可能會導致「病態建筑癥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引起喉嚨痛、暈眩嘔吐、頭痛、打噴嚏、咳嗽等癥狀,濃度過高甚至可能造成呼吸困難、肺氣腫。日本癌癥協會更指出,甲醛等部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會有致癌風險。據資料顯示,甲醛是一種有機溶劑,可能會在裝潢、購置新家具時有殘留甲醛問題,部分的餐具、加工纖維、涂料也可能含有此物質。另外,汽車排放廢氣,或是油漆中等都可能含有甲苯,容易影響神經系統,造成虛弱疲憊、記憶力降低、嘔吐等問題,濃度過高時甚至會傷害腎臟,或造成意識不清、死亡等嚴重后果。二甲苯也可能存在于油漆、汽油等物之中,除了造成過敏癥狀、呼吸困難、記憶力降低等問題以外,也可能會傷害肝臟甚至致死。日本癌癥協會于1980年代就發現植物具備去除甲苯、二甲苯、甲醛的能力而在過去,由于太空梭中的空氣被檢測出300種以上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日本癌癥協會曾在1980年代,針對各類植物的凈化空氣能力進行研...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7
瀏覽次數:91
44歲港星吳彥祖日前驚傳得了闌尾炎,原本并不復雜的疾病,卻因誤以為只是單純腸胃不適,延誤治療,導致盲腸破裂、腹腔發炎、潰爛,差點性命不保,且從發病到住院,足足9天沒吃東西,體重驟減7公斤。連醫生也訝異,一般人只能撐2小時,吳彥祖卻撐了3天,甚至直言,再多等一天可能就沒命了!到底什么是闌尾炎?為什么它這么難診斷?「闌尾炎(俗稱盲腸炎),是在急診最常見的外科急癥,據粗略統計,一個人一生有10%的機率會得到闌尾炎,所以比例其實很高。」(闌尾是位在盲腸末端的凸出條狀物,與盲腸的連接處有個洞口,假使洞口阻塞,就有可能感染引起發炎。)闌尾是凸出的條狀構造,位于盲腸末端,與盲腸的連接處有個洞口。闌尾炎的發生常常就是這個洞口被塞住,里面分泌物無法排出,滋生細菌,導致感染發炎。最常見造成洞口阻塞的原因是糞石、難以消化的水果籽,如番石榴、西瓜、葡萄等,還有腫瘤壓迫、黏膜下淋巴濾泡增生等。當闌尾阻塞持續無法解除,可能在24小時之后黏膜逐漸腫脹、壞死,最后盲腸因壓力過大而破裂穿孔,細菌進入腹腔、血液,造成腹膜炎,甚至引起敗血性休克,危及性命。右下腹痛原因多 3方法辨識闌尾炎闌尾炎延誤治療茲事體大,但有時候靠癥狀并不容易判斷。闌尾雖然在右下腹,但不一定一開始就出現右下腹痛,有些人會先感到上腹部、肚臍周圍悶痛,接著腹脹、惡心、食欲變差、感染引起發燒,之后疼痛感才慢慢轉移到右下腹。因此常被誤以為腸胃不舒服或腸胃...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6
瀏覽次數:122
6月3日晚間,臺灣資資深藝人賀一航因大腸癌逝去,年僅54歲。實際上,賀一航早在2011年就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但手術后決定不接受化療,因為他想以「吃好睡好、生活開心去對抗」,就這樣獨自抗癌8年,從未接受過化療也沒做過健康檢查。他認為,很多人在醫院里不斷化療,心情低落反而讓病情更嚴重,他坦言自己之前始終不愿多談病情,就是擔心誤導社會大眾,這些年來他外貌、生活、工作都和常人無異,如今驟然辭世,噩耗震驚各界。在賀一航之前,同樣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藝人因大腸癌去世,他就是頗有名氣的豬哥亮!兩年時間里,大腸癌奪走了兩位臺灣知名藝人的生命,實在令人不勝唏噓。關于大腸癌,日本癌癥協會的山田博士是這樣認為的:通常唯一根治大腸癌的方法是手術治療,將腫瘤所在的大腸切除,并將相關血管、淋巴一并切除。但對于腫瘤過大或是腫瘤位置無法手術的患者,則先以輔助性化療將腫瘤縮小后,再施以手術切除腫瘤;而進一步的化學治療則用于術后的輔助性治療,及控制轉移性的結腸直腸癌。不過大腸癌開完刀后,還是有復發的機會,若開刀后持續回診做化療,便可大幅降低復發機率。大腸癌發生原因與癥狀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大腸癌的風險因子主要是遺傳和飲食習慣,如果親戚中有大腸癌患者,且本身又愛吃油炸、重咸食物的話,或者曾罹患腸道發炎性疾病,就要多加注意了。常見大腸癌癥狀包含便秘或腹瀉、糞...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1
瀏覽次數:103
由于胰臟癌是存活率最低的癌癥,5年存活率僅僅只有7%,平均壽命僅余3~6個月,因此有「癌癥之王」的稱號。日本癌癥協會山田博士指出:糖是造成胰臟癌主要成因之一,動物性油脂同樣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根據《東京日報》報導,內含豐富脂肪的肉類,是人們在生活中相當容易獲取的食物,然而其中內含的動物性油質可能會導致人們罹患胰臟癌,至于哪一種肉類罹癌的風險較高呢?大家普遍可能會認為是較不健康的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等!然而,山田博士則認為事實剛好相反,被認為是較健康的白肉,「雞肉」竟然才是造成胰臟癌的兇手!曾經有項針對3萬名家禽處理工作者身體健康的研究發現,雞只屠宰場工人得到胰臟癌和肝癌的機率竟然足足是一般人的9倍;而一名煙齡50年的老煙槍,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是普通人的兩倍。山田博士猜測,雞身上的疣會造成雞腫瘤病毒,并使雞只罹患癌癥,而這種病毒也會在雞只屠宰過程感染人類。食用雞肉也會增加罹患「癌王」的風險,歐洲癌癥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們花了10年的時間追蹤47萬7千人的日常飲食習慣,竟發現每天只要食用超過50公克的雞肉,得到胰臟癌的風險就會大幅成長72%!而讓研究團隊感到訝異的是,這項數據遠遠超過紅肉帶來的風險山田博士補充道:家禽肉之所以會與胰臟癌有這么高的關聯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家禽身上帶有癌癥病毒,二是禽類在生長當中可能被喂食了大量生長激素。由于胰臟癌術后效...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0
瀏覽次數:73